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核黃素磷酸鈉分子式:C17H21N4O9P.Na,相對分子質量為478.33,核黃素磷酸鈉是一種消炎類藥物,適用于由核黃素缺乏引起的口角炎、唇炎、舌炎、膜炎及陰囊炎等疾病的治療。也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缺鐵性貧血、食道系統惡性腫瘤的防治,還可大量作為食品營養強化劑。核黃素磷酸鈉(riboflavinsodiumphosphate,riboflavin5′-phosphatesodium)即FMN(核黃素5′-磷酸,riboflavin5′-phosphate)的NaOH中和產物,是核黃素的重要衍生物之一,其生理作用與核黃素基本相同,主要用作治療各種VB2缺乏癥的藥品、食品營養強化劑或飼料添加劑。許多研究表明,核黃素及其衍生物還有利尿、防癌、降血脂和改善心臟功能等作用。與核黃素相比,核黃素磷酸鈉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大增加,容易被機體吸收利用,在臨床上可被制成復合VB2制劑、滴眼劑和濃度穩定的注射液等,使用上更加方便,應用范圍更加廣泛。
核黃素磷酸鈉
核黃素磷酸鈉是維生素B2的衍生產品,因為具有極好的水溶性,可以做成注射液,進行皮下,肌內或靜脈注射。解決了維生素B2只能口服,不能制成針劑的問題。它的作用與維生素B2相同,是體內黃酶類輔基的組成部分,黃酶在生物氧化還原中發揮遞氫作用,具有以下生理功能:1、參與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核酸和脂肪的代謝可提高肌體對蛋白質的利用率,促進生長發育。2、參與細胞的生長代謝,是肌體組織代謝和修復的必須營養素。3、強化肝功能、調節腎上腺素的分泌。4、保護皮膚毛囊粘膜及皮脂腺的功能。缺乏時會影響機體的生物氧化,使代謝發生障礙,其病變多表現為口、眼、外生殖器部位的炎癥。
目前的合成方法主要是在吡啶和乙腈的混合溶劑中,使核黃素與三氯氧磷進行磷酸化反應,然后水解反應混合物,再用氫氧化鈉中和得到核黃素磷酸鈉。另外還有用γ-丁內酯代替吡啶進行反應的合成方法。上述合成方法所生產出的產品,核黃素磷酸鈉含量低,難以達到《中國藥典》要求,有關物質核黃素二磷酸酯含量較高及游離磷酸含量較高;雜質較多,質量不高;污染廢液處理量大。影響核黃素磷酸鈉質量的主要因素有有關物質和游離磷酸含量,有關物質為核黃素二磷酸酯和游離核黃素,其中核黃素二磷酸酯是3′,4′-核黃素二磷酸酯,3′,5′-核黃素二磷酸酯,4′,5′-核黃素二磷酸酯的總和;藥典標準含量控制上限均為6%。
1、磷酸化反應
⑴將三氯氧磷42.55g、乙腈59g依次加入反應容器中,降溫至10℃,首先滴加吡啶14.67g于反應液中,再緩慢滴加吡啶溶液(吡啶7.3g→純化水3mL),反應30分鐘,控制溫度不超過25℃;加入25g維生素B2,進行磷酸化反應。反應溫度控制在35℃,攪拌轉速控制在60rpm-80rpm,反應時間為30分鐘;
(2)加入核黃素環磷酸酯晶種100mg,攪拌結晶60分鐘;分離出核黃素環磷酸酯結晶。
2、水解反應
配制18%的鹽酸溶液43.2ml,加入核黃素環磷酸酯結晶進行水解反應。反應溫度控制在50℃,攪拌轉速控制在80rpm~100rpm,反應時間控制在3小時;
3、中和反應
⑴把反應液溫度降至35℃,滴加6M氫氧化鈉進行中和反應,出現晶體后,停止滴加,攪拌30分鐘。
⑵繼續滴加6M氫氧化鈉溶液,直到反應終點pH4.5,再繼續結晶30分鐘,分離得到核黃素磷酸鈉粗品。
4、洗滌
⑴用60%甲醇溶液中洗滌核黃素磷酸鈉粗結晶1小時,控制溫度25℃,用3M氫氧化鈉溶液調節PH8.0,分離核黃素磷酸鈉結晶。
⑵用70%甲醇溶液中洗滌核黃素磷酸鈉結晶1小時,控制溫度25℃,用3M鹽酸溶液調節PH5.75,分離核黃素磷酸鈉結晶。
⑶用95%乙醇溶液中洗滌核黃素磷酸鈉結晶2小時,控制溫度55℃,分離得到核黃素磷酸鈉結晶。
5、烘干、粉碎
⑴核黃素磷酸鈉結晶烘干9小時,控制溫度55℃-60℃。
⑵粉碎至100目。
制得的核黃素磷酸鈉關鍵指標檢測結果:核黃素磷酸鈉含量:77.80%;有關物質:核黃素二磷酸酯:0.76%,游離核黃素:1.90%;游離磷酸:0.062%;干燥失重:4.86%。有關物質核黃素二磷酸酯和游離核黃素遠低于《中國藥典》規定的6%。
[1]蘇靜, 韋慶, & 孫云. (2008). 核黃素磷酸鈉致寒戰、發熱3例. 中國藥師, 11(010), 1239-1239.
[2] 陳敬然, 李慧, & 王愛萍. (2009). 核黃素磷酸鈉注射液致藥物熱一例. 山西醫藥雜志.
[3] 黃 蓉. (2016). 核黃素磷酸鈉聯合干擾素治療小兒皰疹性咽峽炎的療效觀察. 現代藥物與臨床, 31(2), 186-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