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掃碼訪問本站
微信咨詢
黃嘌呤亦稱“2,6-二羥基嘌呤”,為鱗片狀晶體(水)。微溶于醇,溶于水、無機酸、氨水及氫氧化鈉溶液,存在于動物器官、酵母、番茄、咖啡豆及茶中。制法:可由鳥嘌呤硫酸溶液與亞硝酸鈉反應而得。用途:作生化試劑。
王存等人以三聚氰胺為原料,采用熱聚合法合成了類石墨烯狀二維片狀氮化碳(g-C3N4)納米材料;通過電沉積和高電位氧化的方法制得氧化聚咪唑(PImox)/g-C3N4修飾電極(PImox/g-C3N4/GCE)。采用掃描電子顯微鏡(SEM)和X射線粉末衍射儀(XRD)對g-C3N4納米材料進行了表征;通過循環伏安法(CV)和差分脈沖伏安法(DPV)考察了尿酸(UA)、黃嘌呤(XA)和次黃嘌呤(HX)在該電極上的電化學行為。結果表明,UA,XA和HX的檢測線性范圍分別為2. 0~216. 0,5. 0~542. 0和5. 0~778. 0μmol/L;檢出限分別為0. 17,0. 30和0. 30μmol/L。將該修飾電極用于實際樣品(血清和尿液)中UA,XA和HX的同時測定,加標回收率為98. 4%~105. 2%.
CN201811589035.8公開了一種用于檢測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工作電極及其制備方法,以及采用該工作電極的酶生物傳感器體系;本發明的工作電極的制備方法簡單,且該工作電極與參比電極、對比電極以及電化學工作站組合構成的酶生物傳感器體系,可以用于檢測次黃嘌呤和黃嘌呤,并且有著較高的精準性,不僅能夠檢測低濃度的底物,而且對于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濃度變化有著較高的靈敏性,且有較寬的檢測范圍,可以高效快速地獲得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濃度檢測結果,且具有很好的穩定性,可以重復使用,多次使用下仍能夠保持對底物的靈敏檢測。
實施例:用于檢測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酶生物傳感器的體系
通常的酶生物傳感器體系包括電化學工作站和連接于電化學工作站的參比電極、對比電極和工作電極。
電化學工作站作為整個反應體系信號變化的監測器。本實施例所采用的電化學工作站購買自上海辰華公司的CHI 760型號的產品。
在本實施例中,參比電極可以采用飽和甘汞電極(購買自艾達恒盛公司的產品),對比電極可以采用鉑絲電極(購買自高仕睿聯公司的產品)。
另外,關于參比電極和對比電極,本領域技術人員也可以采用其他合適的電極,例如參比電極還可以采用Ag/AgCl;對比電極還可以采用石墨棒電極。
本實施例的酶生物傳感器的體系基于黃嘌呤氧化酶與次黃嘌呤及黃嘌呤發生氧化還原反應的原理,將得失電子轉化為電信號傳輸到電化學工作站上,改變電化學工作站原有的電化學響應信號,從而實現對次黃嘌呤及黃嘌呤濃度的檢測。
將參比電極、對比電極和工作電極連接于電化學工作站完成整個酶生物傳感器體系的構建之后,將三個電極插入到0.05M、pH=7.5的磷酸緩沖液溶液(以下簡稱PBS溶液)中,利用差分脈沖伏安法測試所得的相對響應電流值制作次黃嘌呤濃度的標準曲線;制作過程簡述如下:取次黃嘌呤的化學標準品(購買自sigma公司)溶解于0.05M、pH=7.5的PBS溶液中,震蕩1分鐘,分別配制不同濃度的次黃嘌呤標準溶液(0.01μM、0.02μM、0.04μM、0.05μM、0.1μM、0.2μM,......);記錄不同濃度的次黃嘌呤標準溶液的相對響應電流值,利用不同濃度的次黃嘌呤標準溶液的相對響應電流值,制作出次黃嘌呤濃度的標準曲線。按照上述同樣的方法,記錄不同濃度的黃嘌呤標準溶液的相對響應電流值,制作黃嘌呤濃度的標準曲線,參見圖2。
[1] 化合物詞典
[2] 王存,孟麗,惠俊敏.聚咪唑/氮化碳新型納米復合材料修飾電極對尿酸、黃嘌呤和次黃嘌呤的同時檢測[J].高等學校化學學報,2019,40(03):431-438.
[3] CN201811589035.8一種用于檢測次黃嘌呤和黃嘌呤的工作電極及其酶生物傳感器體系